隨著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,不同領域學門的分界越來越模糊,跨域思考也逐漸被重視。結合程式語言及領域知識的跨領域學習者,漸成為職場上搶手的明星。例如結合數據蒐集、整理、分析、與解讀的「資料科學」,便是近年極受歡迎的新興跨領域學問,可以將商業知識與人工智慧技術結合,協助企業對商品銷售進行預測。
但本身不是程式相關領域畢業的人,該如何學習人工智慧技術呢?本篇文章將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台北總校AI工程師林愛哲,以他從商學院畢業生轉戰工程師的經驗,與大家分享踏入人工智慧的過程。
如何成為幫資料加值的人?
林愛哲大學讀的是經濟,研究所畢業於台灣大學商業研究所,是學校裡少數非理工學院背景的AI工程師,擁有商學院學生擅長與人溝通、組織問題等特質,專長消費者分群、市場滲透率評估、網絡流量分析與資料視覺化,曾於國泰世華、MDF Instruments與trivago等公司擔任產品PM與資料分析師。原本只是覺得大數據極有前景,才想要學習程式語言轉戰工程師,從資料視覺化、資料分析領域開始,越來越深入,漸漸學到資料模型的建立,踏入人工智慧的世界中。現在他的研究多聚焦人工智慧在行銷領域的應用,也時常於全球熱門的資料科學期刊towards data science上發表文章,更有多篇文章被評為特選文。
其實商業管理經常會運用量化數據協助決策,也會需要建立模型進行顧客分析或銷售預測,隨著科技普及,加上新興軟體不斷出現,降低了行銷人員學習資料分析與處理的門檻。林愛哲提到,不少行銷人員會學習利用程式蒐集、處理、分析和呈現資料,例如近來流行的Python就是十分適合行銷人員上手的程式語言,並且可以往資料分析領域前進,懂得分析整理資料,才能再深入學習模型建立。
文科生自學程式的困難與收穫
林愛哲說,自己在研究所時期就有選修R語言的課程,因此對於程式語言有點小概念,畢業之後又花了三個多月學習Python相關知識與技術。雖然坊間或是網路上有許多Python自學的課程與影片,但文科生如果想要學習Python,一開始還是需要有人在旁一起討論與指導。尤其卡關時,光是找解答就會耗掉半天到一天的時間,如果這時候有人在旁邊提點,或是提供學習資源的話,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。他笑說,有時候可能只是一個逗號的問題,就會造成bug,但自己卻不容易發現,這時候如果有熟悉程式的人在一旁協助,就很容易發現錯誤。
以他自身的學習經驗,即使R語言與Python有類似的概念,但語法上還是差距蠻大,且有很多不容易理解,必須是資工背景出身的人才會知道的用語或觀念,例如字串、浮點數、物件等名詞。
林愛哲說,在程式的世界中,邏輯與規則必須被清楚說明,一條條的寫下來,甚至連符號的使用都必須很仔細。不像文科世界中,藏有許多潛規則與模糊地帶,不用清楚說明,這也是他一開始最無法適應的地方。但他認為,學會寫程式,增加了對商業、行為資料的判讀及運用能力,同時也可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。他笑說,學會寫程式最大的幫助,是擴大了求職範圍,讓他可以在德國找到工程師的職位。
面對未來的產業趨勢,具備產業背景知識,懂得觀察問題、蒐集分析資料,且能解讀分析結果的人才, 才能在數位資料增加、演算工具推陳出新的時代,掌握先機。
Copyright © Taiw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ademy Foundat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