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的開始,全世界就陷入與疫情對抗的戰役,多數企業面臨空前的危機,撐不過去的宣佈倒閉,留下來的也多是咬牙苦撐。
但對於強調技術創新的新創團隊而言,或許反是可遇不可求的機會。因為這場危機,許多不同產業的「防疫國家隊」就此誕生。國內外產官學研紛紛成立科技創新中心,試圖協助建立新的科技生態系,讓新創能夠有足夠的空間來發展,而這次的疫情正好提供了最佳測試場域。
科技創新中心可以被視為一個生態圈,由研究型大學、現代化的基礎建設、俱備專業能力的人才庫、足夠的投資基金,以及強大的支持系統(法律顧問、銀行服務等)所組成。這些創新的元素,為企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,能夠快速提供用來對抗病毒,同時降低其對社會和商業世界影響的產品、服務和解決方案。
位在紐約的創新科技中心就是最著名的例子。在這場疫情中,紐約可以說是美國的重災區,不過根據KPMG 2020年科技產業創新調查發現,它的創新中心在全球排名第五。
許多總部位於紐約以及週邊地區的新創企業,都站在最前線與病毒抗戰。它們以新科技的應用來發想,解決疫情中的幾個重要痛點:
百年一見的危機,孕育著創新的無限可能。學者專家推估,這場疫情過後,人類的生活已經無法回到跟疫情發生之前一樣,如此來看,這些創新的技術,或許並不會隨著疫情的消退而消失,甚至演變成未來人類不可或缺的產品、系統或服務,成為下一個獨角獸。
然而,這需要時間等待。很現實地,疫情讓創投產業信心跌入谷底,投資者收手、創投基金斷鏈、營收驟減等內憂外患,如何活下去是新創企業的當務之急。
對台灣新創企業而言,除了疫情的考驗,加上一直以來只專注於技術創新,卻不夠熟悉全球市場運作,而導致「徒有技術沒有市場」的老問題,在疫情過,無疑會面對更嚴峻的挑戰。
KMPG建議,新創公司應盤點手上現有的資金以及未來半年想要做的事情,以因應未來艱鉅的募資環境及經濟疲軟可能導致的募資時程拉長。救急之道在於,新創公司應具備「財務規劃能力」,萬一未來一兩年融資變得困難,得盤點現金流、撙節成本,甚至思考透過其他方式來籌資,例如試著跟銀行往來,以爭取較長的緩衝期。
Copyright © Taiw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ademy Foundation